海琉生態藝術工作室 § Kairu Eco-Art Studio
NEWS
About
Product
透明生物標本系列
透明生物標本製作組
轉蛋系列
>
台灣深海生物
台灣淺海生物
Shop
Gallery
blog
Contact
海鰗鰍 (
Bregmaceros
spp.)
海鰗鰍科 (Bregmacerotidae)
簡 介:
第一背鰭位於頭頂,如頭頂上裝有天線,而腹鰭位於下顎方,外側鰭條延長如絲;體表鱗片屬細小圓鱗,不易全數清除,但製成標本後會自行脫落。棲息於大陸棚底層水域,一般棲息深度在20-300公尺以內,喜結群洄游。以浮游生物為食。
臺灣分布:
西部與南部
漁業用途:
魚體小型,除學術研究外,不具食用價值。
棘尾珍刺蝦 (
Janicella spinicauda)
刺蝦科 (Oplophoridae)
簡 介:
棲息環境:深海中層浮游性,棲息深度:256-1120 m
台灣分佈:
東部及南部深海
漁業利用:
深海拖網漁船的下雜魚堆中常見,作飼料用。
七星底燈魚
(Benthosema pterotum)
燈籠魚科 (Myctophidae)
簡 介:
主要棲息於大陸棚斜坡、徒坡或島坡等的中、底層巡游魚類,具日夜垂直分布習性,白天棲息於130-300公尺處,晚上則上浮至於水深10-200公尺處覓食,以橈腳類或其它甲殼類的幼生為食。燈籠魚是分布最廣泛的魚類,有些物種甚至可到深海漫射層,其數量龐大,為全世界最豐富的魚種,同時也擔任初級消費者角色,為許多大型海洋脊椎動物的食物來源。
臺灣分布:
東部與南部
漁業用途:
一般以底拖網捕獲,不具食用經濟價值,通常做為下雜魚用。
透抽、小管
管魷目 (Teuthida)
簡 介:
俗稱透抽、小管、小卷,中型的頭足類,鰭菱型,身體圓筒形,具有攻擊觸腕,雄性個體會較大;墨囊上具有一對發光器。
臺灣分布:
周圍海域,水深10-300公尺。
漁業用途:
全年皆可捕撈到,冬季產量少,夏季最多。
道氏深水虱 (
Bathynomus doederleinii
)
漂水虱科 (Cirolanidae)
簡 介:
又稱大王巨足蟲,眼睛是近4000個平面小眼組合成的複眼。此外,大王具足蟲還有兩對觸鬚。第五、六胸足特別寬大,連同腹部收合後可包住整個腹面,整個身體可行成如圓球一般的樣子。腹部還有五塊被稱作pleonites的鱗片,每塊鱗片都有一對雙枝腹足,能夠在水中行動,後段的扁狀支則像鰓,具有呼吸的功能。
台灣分布:
漁業用途:
閃電燭光魚 (
Polyipnus stereope
)
褶胸魚科 (Sternoptychidae)
簡 介:
腹部具有發光器、腹臀發光器的鱗片演化成稜脊,發光器數目會隨著年齡成長而增加。棲息深度約150 - 280公尺,有些物種可達3676公尺。以橈腳類、翼足類、磷蝦和小魚等為食。褶胸魚科的魚和燈籠魚科一樣在海洋食物鏈中扮演著初級消費者角色, 多半被大型海洋生物所捕食(如:鯨豚、鮪魚)。
臺灣分布:
西部與東北部
漁業用途:
一般以底拖網捕獲,不具食用經濟價值,通常做為下雜魚用。
NEWS
About
Product
透明生物標本系列
透明生物標本製作組
轉蛋系列
>
台灣深海生物
台灣淺海生物
Shop
Gallery
blog
Contact